舆情简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舆情简析

东京奥运会网络舆情

发布日期:2021-11-30    点击次数:529

舆情综述

图片9.png 

1“东京奥运会”百度指数图(来源:百度指数)

2020年东京奥运会暨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23日晚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因其“清奇”的画风登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艺术不分国界,但分阴阳”“艺术可以有灵魂,但是不能有鬼魂”等爆梗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出现。此次奥运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共派出431名运动员参赛。截至31日下午18时,中国选手已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21枚金牌的佳绩。据图1可知,网民关注度在舆情发展趋势中,该事件全网声量最高峰出现在2021年07月25日,其中微博平台最为突出,成为该事件的主要传播媒体。透过奥运会的窗口,我们看到观众更加自信和纯粹,不再“唯金牌论”,可以正视赛场遗憾,更加理性和温暖。

二、媒体数据分析

(一)舆情关键字

图片10.png 

2:热门关键字图(来源:清博舆情)

据上图发现,“冠军”“金牌”“佳绩”等关键词受到高度关注,同时“乒乓球”、“中国女排”、“羽毛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也成为了舆论焦点。

(二)情感分析

图片11.png 

3:情感属性图(来源:清博舆情)

据图3情感属性图可知,在此次“东京奥运给”事件发展进程中,中性舆情信息占据主阵营,占比61.31%;正面舆情信息较多,占比29.9%。负面舆情信息占比8.79%。网民对于中国队本次奥运的表现充满正向的反馈,舆论对赛况的热烈讨论包含着对我国运动员圆梦奥运的期待,在部分争议声音之外,更多的是网民与媒体积极理性发声、为我国运动员加油鼓劲。而本届奥运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于对举办方的吐槽和对裁判的质疑。

三、传播媒体分析

图片12.png 

4:媒体分布图(来源:清博舆情)

据图4的媒体分布图可知,该事件有关的信息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微博(2375891条,占比64.66%)、APP信息(537070条,占比14.62%)、网页信息(304120条,占比8.28%)、微信信息(153352条,占比4.17%)。这反映出微博是主要舆论传播平台,关注度高,传播范围广。

(一)微博

看热搜了解赛事,用评论分享观点,微博成为了全民围观和讨论奥运会不可或缺的社交平台。开幕式之后,参赛运动员成为微博网友最为关注的一群人。微博数据显示,网友在微博平台对运动员的讨论已达867万次。截至今日7月30日15:00,#为中国加油#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超过23.5亿,有6456万人参与了点亮国旗的活动。互动使得这个赛场花边话题持续在微博发酵。

(二)微信

微信平台关键词搜索“东京奥运会”,可搜到相关文章约161664篇(未剔除重复数据)。其中,@人民日报发布的【燃!东京奥运会奏响的第一首国歌,是中国的!】、@良文师发布的【亚洲之耻!东京奥运会,日本全面沦丧!】和@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谁来给东京奥运会的裁判们打分】等多篇文章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阅读量高达10万+。微信网民@少春表示:国歌响彻整个奥运赛场,激动人心!微信网民@千古伤心客表示:艺术可以冷门,但不能邪门;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可以有灵魂,但是不能有鬼魂;可以有灵气,但不能有灵异,可以送给观众,而不是送走观众;可以来源于灵感,但不能来源于灵堂。微信网民@一嘢叮呱妳评论体操个人赛的打分不公是事实。我们现在不需要金牌论,但是不代表我们的运动员不需要,整场比赛看下来,我们的选手的确是被压分了,本该属于我们的金牌也被盗走了。但是,从手里失去的东西总有一天我们会拿回来!中国,加油!

(三)APP

据清博舆情显示,APP内搜索关键词“东京奥运会”,可搜索到相关资讯约560719篇,其中@58本地版最为活跃,发布了相关文章约2万篇。由政府发布的信息较少,媒体发布的信息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很少用APP发布文章,活跃用户多为媒体和个人。

四、舆情内容分析

一是国人过去“唯金牌论”的言行不再,更注重奥运精神

@澎湃新闻评论:不是说“金牌争夺战”不再重要,没有哪个运动员不想夺得金牌。但奥运会又是一个真正的大舞台,它向世界展示的,远比金牌和输赢丰富。从网友的反应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领略到了奥运会的多重魅力。我看了几场举重比赛,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解说员对外国选手鼓励的话语,听得出他们是真心为对手每一次精彩的表现而开心。很多网友在关注我国选手时,也对这种专业的解说由衷点赞。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变化的起点,可能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一年,中国代表团稳居金牌榜首位,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开始从“唯金牌论”中解脱出来,也开始更深入、更立体地感知奥运会的魅力。当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论”,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奥运会。@中国新闻周刊:其实竞技场上,胜负乃兵家常事。输一场比赛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可不必因为无缘领奖台,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运动员为祖国丢脸。郎平曾经说过,我们打的是世界大赛,不是世界大战;我们打的不是利益,我们打的是一种人类的精神。金牌当然重要,它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最高荣誉的象征,也是对运动员刻苦训练最好的回报;它是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体现,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一定程度上,金牌数量也能反映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强弱。但是,金牌也没那么重要。随着祖国的强大,民众自信心的提高,我们已经不需要用奥运会金牌来彰显大国实力。当摒弃“唯金牌论”的功利主义后,体育才能回归最纯粹的本质。胜不骄、败不馁,我们不过度解读胜负,也不能盲目忽视差距。赢了肆意庆祝,输了也要认真总结;我们不“唯金牌论”,但我们也不会丢掉求胜的心。或许,这才是中国体育文化走向成熟的表现。

二是东京奥运会不断激发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央视新闻: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23岁的刘长春漂洋过海,单刀赴会,但在100米、200米两项预赛中即遭淘汰。那一次,中国人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从1,到777,孤勇之后,奋发至此!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777人,其中运动员431人。五年超长备战奥运健儿捧回88枚奖牌。这一次,《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微信公众号@明德新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承载着民族国家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形式、道德规范等,是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路径。本届奥运会,网络上各种表情包、段子等也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对“本届奥运会场外最忙的人”吴京表情包的多样加工、对“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感怀致敬、还是“看了几天的奥运会,奥运精神没有出现,我的抗日精神被唤醒了!”等调侃,都贯穿着与文化身份认同高度相关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三是00后”奥运健儿展风采,新时代青年正崛起

@红星评论:在游泳、滑板、射击这些项目中,我们能看到更多年轻人出现,这足以说明,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小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让这些项目,具备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我们能够从杨倩这些00后选手中看到这种变化,他们更多是基于兴趣参加运动,发自内心热爱运动本身,也能更多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他们和同龄人也更为接近,不再是过去“神秘的英雄”,而更多像朋友一样。一种新的体育文化正在形成:参与、共享,把运动看成是日常的生活方式,看成“美”,而不必须是“奇迹”。@澎湃新闻评论:曾几何时,在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里面,中国运动员总是只会追求输赢,没有感情、不懂审美、没有主见。而今天杨倩的粉指甲,无疑在镜头里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真实版本的中国故事:她是世界顶尖的射击运动员,她也爱美、会打扮、爱生活、会卖萌。她还是在社交平台上爱自拍、晒美食的时尚女孩,和这个世界上同龄人有着共同的爱好。中国选派的运动员笑傲赛场,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让世界惊叹。东京奥运会首金,花落中国队囊中,中国人很开心,却多了一份从容淡定,这背后是中国软实力的蓬勃生长。在金牌之外,我们也喜欢看镜头里那个中国00后女孩的成熟自信,她会比赛,会生活,她指甲很粉,笑容很甜。

五、舆情总结

从奥运议题的整体舆论情况来看,网民的话语权及对奥运赛事的倾向性意见不断被放大,可以看出该事件中非理性的负面情绪不断上升。奥运竞技战场中的公平公正诉求声音一直存在,网民情感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对日本民族主义的情绪宣泄、裁判不公正判决的愤怒与抗争。但同时在网络情绪中也能看到的是正面情绪在不断上升,正面情绪表现为网民在话题感染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以及团结高涨的情绪。但是国人唯金牌论的想法逐渐分解转化为对运动员的支持肯定,不需要再靠金牌去证明实力。部分网民自发在运动员微博下进行鼓励与点赞,获得多数网友认同。

从舆论反馈可以看出,尽管比赛中的种种状况引起了部分争议,但网民与媒体总体上对我国选手的拼搏报以肯定、鼓励的态度,也反映出舆论面对奥运赛事更为平和、更加自信的心态。在本届奥运会上,主流媒体主动引导舆论摒弃“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式,鼓励网民去享受奥运赛事中选手的拼搏与付出。

(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 周启洋)


版权所有: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智库网站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