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简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舆情简析

错换人生28年事件舆情分析

发布日期:2021-12-02    点击次数:609

一、舆情发生的源头

2020年2月,28岁的江西九江青年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母亲许敏欲“割肝救子”却发现儿子并非亲生。经过多番求证,许敏、姚师兵夫妇才发现姚策的生母为河南郑州的杜新枝。而杜新枝、郭希宽夫妇的儿子郭威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河南开封某医院“抱错婴儿”事件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二、舆情概述

image.png

2020年2月17日,28岁的江西九江青年姚策被查出肝癌晚期,其母许女士决定“割肝救子”,却发现与儿子并没有血缘关系。后来查实, 1992年,许女士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分娩时,相关人员工作失误,致许女士和杜新枝抱错了孩子。姚策被错换


2020年7月23日,姚策及其亲生父母起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侵权。

2020年12月7日,“错换人生28年”案一审宣判。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赔偿姚策与亲生父母总计76万。

2020年12月28日,姚策及其亲生父母认为一审判决的76万不能“抚慰”其遭受的巨大精神痛苦,也不足以对医疗机构违法侵权行为造成警示,于是提起上诉

2021年1月10日,姚策病情突然恶化,被下“病危通知书”

2021年2月8日,该案于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姚策及其亲生父母获100.2万余元赔偿

2021年2月25日,“错换人生28年”当事人姚策生母杜新枝是否故意偷换孩子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三、网民观点

@fantannilly200906:如果属实,姚策和他亲生父母一家子真的吸血鬼般的一家人,劣质基因终究是劣质基因,接受了教育也是白眼狼吸血鬼。江西许敏一家人太惨了,这完全是有预谋的偷换别人的一生,姚策的声明更是气死人,法律能给他们一家人惩罚吗?

@绯色韵白:穷家庭儿子在那么多资源条件情况下什么都没做成,富家庭儿子在那个家庭吝啬资源下最终还是完成了跨越28年的,自己亲生家庭的希望,成为一名辅警。整个就一个家庭敲诈偷走另一个家庭人生的惨剧。

@mauka:李律师说证据表明,非人为故意不能完成错换,所以是偷换!作为姚策生母应该去声讨要求缉拿偷换之人,为什么自己对号入座急于澄清,不是应该支持李律师共同查明真相!找出凶手让她牢底坐穿,才是你们对当事人的交代吗?

四、涉事主体回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五、舆情传播分析

(1)舆情热度趋势

image.png

据该图分析可见,网络讨论基本上呈现持续在线的状态,且几乎伴随着事件的每一次进展,舆情热度都会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峰值,截至2021年4月26日,舆情热度峰值共出现了四次。

(2)网民情感分析

image.png

 1、整体而言,错换人生28年事件网民负面情感占比达到61%;其次是中立态度,占比20%;正面情感占比最低,为19%。

 2、从网民情感历时性发展过程来看,除第一次峰值时期“错换人生28年案二审宣判”以正面情感为主外,负面情感几乎始终占据上风。

 3、这一外在的情感变化与网民舆论争议、舆论想象以及网络暴力的倾向性表现息息相关。

(3)传播平台分析

image.png

通过传播平台分析可见,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看点快报、微信公众号在报道“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上占据着较大体量,成为向公众传播扩散相关信息的舆论场主体。梳理舆情发酵时间线及报道内容,主流媒体在建构文本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关注事件进展,即姚策状告院方的宣判、姚策陷入诈捐风波、姚策去世、养母起诉姚策妻子等的持续性追踪报道,如中国新闻周刊《“错换人生28年”姚策养母起诉索要房产,律师:房子恐难拿回》一文表达了许敏寻找真相和要回房产两大诉求。

二是关注法理分析,即将错换人生28年事件置于法律层面推动继续启动问责程序,新华社评错换人生28年案,把调查进行到底,还原事实真相;白岩松表示,人走了,追责与探讨真相不能就此停止;半月谈表示“调查不应止步于‘不予立案’”。

三是关注谣传积极辟谣,即用当事人回应粉碎不实信息的传播,如《郭威否认“杜新枝搬到江西”:杜妈还在驻马店,传闻莫名其妙》、《妻子为姚策看病花光积蓄,网传200万存款系谣言》、《姚策生父回应“偷换”孩子质疑:不是你说偷换就偷换,要相信法律》等等。

六、优缺点评价

1.优点

涉事者多平台发声 积极争取主动权

姚策、熊磊、许敏、郭威等多个涉事者通过抖音、微博客以及今日头条多家平台积极发声,与网民产生直接互动,回应关切的问题,从而为自己争取主动权。

2.缺点

涉事者表达途径多元 媒体不再掌握唯一信源

该过程中,媒体这一传播渠道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除充当官方通报信息内容的传声筒外,不再拥有更多唯一性和首要的信息来源,这就导致新闻媒体无法及时掌握网民动态,造成信息引导上的错位。

虚拟网络空间放大现实意义上的道德失范

一方面,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素质参差不齐的网民具有了自由化表达的可能性,通过一些不负责任、随意揣测的言论获得更多地吸引力和曝光度;另一方面,网民倾向于从自我视角出发评论网络热点话题,像姚策留遗嘱房产归妻儿、许敏起诉熊磊索要房产所引发的现实争议在网络舆论场中被放大

七、总结

1.相关部门应该出面彻查

错换人生案件,从去年到今年,连续两年,持续热搜,持续引爆舆论,并且也多次闹上公堂。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两年来,有一股力量从头至尾应该成为主心骨,成为权威发声渠道的,却一直缺席。那就是公安机关。这个案子持续热搜全民关注,不应该继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去,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早出面彻查。

2.非理性舆论泛滥 理性吃瓜守护事实真相

备受瞩目的错换人生28年事件之所以能够长期霸屏于网络舆论场,首先与事件本身猎奇性、新鲜性的特质有关,公众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发表观点、看法,作为舆论制造主体,受到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非理性舆论泛滥于社交网络平台。作为“吃瓜群众”的网友们应当谨慎发言,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静心等待,少一些盲目跟风;那些追逐流量的媒体、自媒体更要把握好方向,勿带节奏。别让情绪和立场跑在事实真相之前,别让主观臆测凌驾于深入调查之上,是我们面对“错换人生28年”这起公共事件应秉持的基本原则。

供稿:汪心悦 厉可盈 林之依

版权所有: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智库网站 |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